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中秋聚餐

幾位要好同事提議中秋節一起吃飯(訓練有素的一群同事,現在也懂得討月餅....不過要價五磅的月餅實在太貴了,等節日過後打折才去買)。平時要聚,大多只是去喝一杯,很少是坐下來的聚餐。除非跟比較要好的同事朋友,或是特殊節日(聖誕節),同時辦聚餐很麻煩,英國人挑嘴、挑場地;餐中有人喝酒有人不喝酒,分帳時很麻煩。要找大家都有空的日期至少都要排到一個月之後;故意前一週才提,沒想到一傳出去,很多人都要跟來,桌位訂了又改。

位於科芬園的泰國餐廳Suda是溫伶介紹(結果介紹人自己太晚來沒吃到);英式的泰國裝潢,菜也不錯,大家也吃的很愉快(除了那位有「半軟硬食物恐懼症」的同事差點被流出蛋黃的煎蛋嚇壞以外,一切都很順利)。

中秋當天,到婉婷家來個節日下午茶。月餅難度太高了,圓圓如月亮的海綿蛋糕應景。明明是抹茶口味,烤出來卻是棕色,婉婷捧場的吃了好幾塊,我也心中竊喜找到實驗對象了。晚上卻厚雲濃霧,主角月亮呢???

Sunday, September 23, 2012

英國人飲食習慣

可頌早餐
身邊英國同事吃東西都很挑,不知是否跟成長背景有關。供給不足的國家,沒得挑,有得吃就很滿足,選擇多時反而挑剔,個人挑惕習慣明顯。

薑是大部份英國人比較無法接受的味道,英國料理不用薑,很多人因為不習慣也連帶不吃薑品,外來食品如海苔等也是接受度低。印度料理薑跟香料用多,孟加拉同事們比較不挑。壽司的話,連鎖壽司店的飯盒,生魚片只賣鮭魚;不吃生魚的吃炸雞、炸蝦,或是包小塊黃瓜、青椒、酪梨,還有更英式化的水煮蛋沙拉(三明治標準餡料)。

個人喜好也造成一堆規矩;小曲不吃菇類(覺得是黴菌)、白飯(太乾又沒味道);歐文不吃芥末、沙拉醬(美奶滋類似的也不行)、芹菜(沒味道),有梗的沙拉也不吃(口感),寧可花時間一葉葉撥;阿里不吃義大利麵跟米飯(我們都奇怪他的主菜都繞在什麼澱粉食物旁啊?);阿吉不吃香蕉。一位女同事更絕,有某種恐懼症,很怕半軟半硬的食物(像是包果醬的甜圈圈:甜圈圈是固體的,果醬是軟的,這樣就不行)。辦公室裡一起午餐,都是自備食物,偶而想外食,根本無法決定去哪。也發現很多同事除了習慣吃熟悉的食物以外,吃不完的東西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而直接丟垃圾桶。

同事間的三餐習慣;
  • 早餐:牛奶麥片、燕麥粥、麥當勞滿福堡或是可頌。有些人會在公司吃早餐,多以味道不重的麥片為主。
  • 早上喝茶時間(大約十點半):麥片餅乾、奶油餅,甜圈圈
  • 午餐(十二點):不一定是三明治但一定要搭配鹹餅(如薯片、乾果)
  • 下午喝茶時間(大約兩點半到三點):巧克力、蛋糕等甜食
  • 晚餐:香腸、馬鈴薯泥、義大利麵或是外帶
麥片做成的長條點心(如flapjack)很普遍(某同事一整盒30條鎖在櫃裡隨要隨有);一半沾巧克力的消化餅也很受歡迎(很挑牌子,說是味道不同)。McVitie消化餅很有名,當時只認識原味,現在花樣百出,口味還分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焦糖、黑焦糖....

我帶上班的零食都被統稱為「異國情調」,同事也會介紹我認識陪伴他們長大的零食;Wotsits(類似乖乖的起司口味零食,酸醋味很濃),跟daim(黏牙杏仁碎片巧克力)印象最深刻。光是聊吃,就是種文化交流了。

備註:剛寫完這篇,隔天早上就聽到廣播節目主持人在說早上吃的零食;9點餅乾,10-11點最好有起司口味的零食。

Sunday, September 16, 2012

英國人個性(二)

那天不小心給同事看到共餐文章,爭先恐後用google線上翻譯看到底寫了他們什麼,還七嘴八舌給意見,說是製造靈感。繼英國人個性(一),這次以身邊同事當標榜舉例。

籠統來說,英國人都非常客氣,多數人也都很好,很有耐性聽你說話,即使是英文再不好的外國人,不會瞧不起人。英國男性頗注重顏面;明明大熱天,卻一定熱到滴汗也不脫西裝外套,因為穿著「比較帥氣」。身邊的男性友人個個覺得自己如獅子般威猛,其實本性溫和如綿羊,久了也會見到這真實的一面。

英國人覺得事事都有進步的空間,話是沒錯,不過這種「進步空間的建議」,有時很沒必要,著實令人感到厭煩。具體舉例說明;公司附近小公園野餐時,帶了超市的切片乳酪小餅乾與同事分享。阿里跟阿吉直接說好好吃,這乳酪味道真好等等;歐文捏著小口吃後(細膩綿羊出現)說,這好吃是好吃,不過有點乾,是否少了果醬?咦,不吃拉倒,哪來這麼多「抱怨批評」的話?因為很熟,所以我也直接回,請你去跟在乎知道你意見的人說。公事或朋友間玩笑就算了,想像若是英國戀人一直喋喋不咻的批評給意見,實在會有種請你閉嘴的罵人衝動。

若是要挑個性毛病,其實比較在意他們「比下不比上」的態度。或許外國人才會比較努力讓自己進步?認識的英國朋友都會跟比自己成就少的人比,然後覺得自己好成功,這樣就夠了。那不是廢話嗎?要這樣比,根本就不會有其他要努力的動力。

工作上,英人不喜挑釁(confrontation),更不愛被挑釁,所以常常發生明明不同意,加上話不說滿的習性而變成「不得已」同意的情形。開會時也常遇到藉口高手:
甲同事:我還沒做好我的部份,「因為」你要先提供某報告,我才有辦法做
乙同事:我還沒做報告,「因為」沒你那部份,我的報告無法完成

這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情況,加上辦公室政治,令人應付的很疲累。也難怪,有辦法在難搞同事間交涉,這可是能放在英式履歷表上的技能!

Sunday, September 09, 2012

街頭時裝展

Vogue雜誌贊助的年度時裝活動,Bond street精品街路道管制,讓大家好好玩。

街頭臨時舞台有如小型演唱會、跳舞,音樂、人潮,氣氛熱絡。每個人精心打扮,穿著搭配時尚,不一定用名牌來表達個人風格。

店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活動;爆米花、冰淇淋、紀念品,商品特價等。幾乎每家都提供香檳或其他酒精飲料,醉意時容易下手買東西?而且都找了英俊高大的帥哥把門,黑西裝黑領帶白襯衫如007般瀟灑,微笑揮手要你進來消費...

前後繞Mulberry好幾次,門口一排攝影師,裡頭不知有什麼特殊活動,也認不得進出的名人。Hermes門前大排長龍,我們也跟著排半個小時進去參加拍照:店員一旁幫你綁Hermes絲巾,邊問你想綁什麼樣子。另個櫃在弄轉印貼紙刺青(怕隔天上班太過明顯我的「刺」腳上,婉婷手腕上大大「巴黎」紅心字樣很鮮艷)。在Hermes攝影師鏡頭下,我們也成了有模有樣的時尚達人。

Sunday, September 02, 2012

有看沒有懂の現代藝術

現代美術館兩個展覽即將結束,利用週末抽空去看。
五樓用餐後,先到三樓挪威藝術家Edvard Munch畫展,可惜名畫「吶喊」沒來;從故鄉奧斯陸博物館來的作品中,了解畫家高竿的顯示距離畫法,還有他家庭背景帶來的悲傷經驗來的影響,反射在畫裡落寞的人物中。

下一層二樓,英國目前很紅的當代藝術家Damien Hirst(與美術館合作,甚至把畫直接漆在牆上),作品令人不知如何反應。第一間展覽室,中央一具分隔兩邊的玻璃箱。玻璃內地上密密麻麻蒼蠅黑點,更多活著的在四周飛來飛去。有洞的白箱子四月開展時放蒼蠅蛹,「自然孵化」後,吸食糖跟隔室的一隻牛頭生存,噁.....

蝴蝶標本在蝴蝶室外,隔著塑膠布門,生死一線。煙蒂也在透明櫃子排排隊,呈示香煙的生命極限。名作鯊魚標本,要讓人有突然的恐懼感。整個展專注表達死亡跟生存的感覺。最後展示間裡,遠看黑色如岩石,掛在白色房間裡;當時覺得這個作品未免過於普通,屏氣接近,一點點紅色蒼蠅頭,呃,原來這是一大片死蒼蠅。挖咧.....

來到外面,人員過來問我們最喜歡哪個作品?這好像無法用「喜歡」來形容吧...
衛報所評:Dying, dead, long dead, still dead: there is no end to the end。好在我們午餐先消化,真是雞皮疙瘩的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