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5, 2009

卡卡婚禮


婚禮在可倫坡市區,綜合傳統與宗教習俗。因為新娘是外國人,過程以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簡單而隆重。

從美容院過去禮堂後,跟伴娘(安妹)悄悄在二樓休息室等(通常這時新娘從自家過去);不多久聽到敲鑼打鼓迎新郎及伴郎(安妹夫)就位。之後看到的照片是兩位男士不自在的各拿一束花坐禮堂前小座椅,台下祭司歌頌祝福詞(已沒人會懂的古文)。之後請到前排椅子與一排排的嘉賓暫坐一起等新娘到來。

伴娘跑跳上樓通知輪到我們出場了。代表新娘家人的小義與瑪麗、及安家的表姊妹等簇擁下樓。才走到樓梯口,許多台相機同時向前拍照。輪新娘伴娘坐在小座椅上,祭司遞來椰子(呃?),原來只是握著就好;敲開的椰子露出白,藉以象徵purity。換安上來坐;也是一樣不懂(之前還說什麼如果我聽不懂祭司的話,他會小聲翻譯...),兩個人看起來就是一付無頭緒的樣子;跟著講英文的祭司口令拿起放下東西,撒水什麼的。之後從同面鏡子看對方的反射,這該是第一次仔細看清對方的臉(忍笑忍的很辛苦)。

婚禮高潮是新郎幫新娘戴一條叫thali的金項鏈;這是他們的“婚戒“,表達已婚之意。要特地熔金去做(用的版一樣,這裡沒有銀樓是做好在賣的,可見其重要性),中間一小金塊是小塔的樣子(跟男方家的圖案代表),兩邊各連著兩塊金幣: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錢幣設計。納悶跟錢幣有何關連?問過才知道這是從前出國時,給拿來“救急“用的。黃金不像貨幣,可以世界通用。

thali、一些女性使用的象徵物品(來代表男方從今以後會照顧新娘起居生活)擺在托盤上,由長輩捧著到眾人面前,讓來參加的親朋好友表達祝福(碰一下托盤);人多時只請前幾排的客人即可(照理說坐離小舞台越近的的家人越親)。
安幫戴上項鏈後,安妹在身後幫忙扣鎖頭;其實長度夠可直接從頭上戴,不過就是一定要有幫未來的太太戴上的這個動作。之後安跟著祭司用泰米爾語唸,說自己的名字,並(在神及眾人前)承諾要一輩子照顧支持太太等等。咦,倒不必問新娘一樣的話?

兩邊家人輪流歡迎對方後,新人要跪拜雙方父母感謝養育之恩(瑪麗跟小義不夠格,跳過他們);連膝蓋都沒彎到,安父母就連連說好,好,夠了。

有些地方蠻有趣的;像是在水桶裡丟個戒指,要新人用手去撈。主要是藉“玩水“讓相親認識的害羞新人嬉鬧;有沒有撈到並不重要,代表今後的相互禮讓。

當賓客來恭喜時,會塞禮物或紅包;他們也是給現金,回家後登記數目等,以後有類似的慶典,要原數包還。

客人都離開後,跟安爸安媽家人一行人走到對面的廟裡祈福。印度教的廟很大,裡面男女信徒坐、或跪拜禱告;門口也有婚禮,一群人在圍觀(看不出是家人還是路人);我走過,變成轉頭看我...安爸開路,我們一行人後面跟著朝廟中前進,正中間聖壇看進去是象神Ganesh的雕像;幾個祭司忙進忙出的端椰子、米、香火錢等;短圍欄外(新人跟家人可走進圍欄內)信徒排隊等要進貢。之後繞著廟裡走一圈;這間廟裡裡外外都是人,裡面的人們靠著內牆跟聖壇外牆坐而形成兩個大圓圈,不交接的空間成為自然走道;安爸在前、我、安、瑪麗小義其其他人;左有邊每人都同時抬頭,跟著腳步轉頭(我們這群人應該算是印度教廟裡最奇特的畫面組合吧)。經過出口處圍觀的婚禮再次被觀看;當整天的焦點,卻想著趕快回家鬆懈一頭的重量吧!

3 comments:

瑪麗 said...

有、看鏡子的時候有看到你們偷笑

還有喜宴的菜超辣的喲

Anonymous said...

恭喜恭喜! 哪裡可看到更多照片?

mei mei said...

Where can i see all the pics 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