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7, 2009

減肥十招

BBC最近的減肥記錄影片很受歡迎。
影片中每項方式,都經過科學家證實。影片先以某個非得有科學證明才相信方式有用的記者當故事背景,之後延伸到一些英國的肥胖廣播員、演員、音樂家等;讓他們參與部份實驗。

減肥紀錄影片針對英國越來越嚴重的肥胖問題;跟台灣愛美的女生明明已經很瘦了還瘋狂瘦身可不同。英國人的家,工作忙碌而偏愛微波食品;過量的薯片、巧克力、油炸食品等,政府每年都在為肥胖而引起的併發病症登記住院的國民健保費傷透腦筋。

綜合新聞及影片的重點:

第一招:三餐定時 Don't skip a meal
大家應該都知道少吃一餐而肚子餓時反而吃更多;不知道的是大腦會一直鼓勵你去吃高熱量高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記者在一個早上吃早餐、一天空腹;才來到實驗室裡給他看不同食物的圖片來測大腦反應。肚子餓看到美味的油膩蛋糕時,大腦的反應比看到沙拉強多了。

第二招:少量 Use smaller plate
在電影院的實驗請自願受測者吃兩種不同size的爆米花筒;拿大筒的吃的比拿小筒點的多很多。吃多並不是因為比較餓,而是因為給的比較多。影片建議大家把吃飯用的盤子換小,才不會不知不覺中多吃了。

第三招:數好卡路里 Count your calories
影片給的三餐建議:比方早餐吃土司好過奶油可頌;雞肉沙拉有沒有加千島醬就差很多;蘋果替代巧克力;咖啡好過卡布其諾。

第四招:新陳代謝 Don't blame your metabolism
不要錯以為自己新陳代謝慢,數數每天吃下的食物就知道,大部份的人會少算。吃的很健康也很愛運動的胖妹演員覺得自己吃的健康又少,卻還是胖,那該是因為自己新陳代謝比別人慢的關係。實驗觀察請她記下每天吃的食物才知道少算;人在計算健康的水果時,會不覺得那也是卡路里多的食物。

第五招:多吃蛋白質 Protein starves off hunger pangs
三位油漆工的早餐經過營養師設計,每個人都吃一樣多的卡路里,卻只有一人有多蛋白質。之後每個小時請工人登記飢餓程度,結果有吃蛋白質的那位支撐最久。壓抑PYY賀爾蒙不要送【我很餓】的訊息到大腦。

第六招:以湯取代正餐 soup keeps you full
紅藍兩隊軍團的雞肉飯午餐有蹊蹺;其中一隊的雞肉飯是打成湯喝下的(打成汁的飯說實在有點噁)。兩隊出去受訓了;回來給科學家測量後發現,喝湯的那隊,胃裡的食物消化比較慢;大腦便不會收到'我餓了快給我食物'的訊息。湯要是濃湯類才行。

第七招:少選擇 The more choices the more you eat
當人有許多選擇時,會每樣都想要。這是人在進化中'學習'到的本領。實驗放兩碗糖果在忙碌的員工餐廳裡,一碗五顏六色的不同口味、一碗則是單一的紫色。過一陣子去看,紫色的還剩大半碗,另一碗卻已見底。套在吃到飽的自助餐,多樣選擇什麼都想吃時就會吃越多。

第八招:奶製品的幫助 low fat dairy helps you excrete more fat
很多人減肥時第一先戒帶有脂肪的乳酪、牛奶等;其實奶製品會幫助排出脂肪,而且不像水一樣一下子就通過胃不吸收。兩週的菜單不變;第一週完全不沾奶製品,第二週增加;排出的脂肪居然是雙倍。

第九招:睡覺可以減肥?exercise goes on burning fat, even when you're asleep
記者依約前往健身房在跑步機上走一個半小時。運動完後量脂肪燃燒重量,居然只有19克而已。記者滴咕這跟小包薯片一樣重量啊,這麼辛苦卻燒這麼少,更不想去運動了。隔天回去,套著測呼吸的塑膠殼躺在床上,才知道原來人體要兩個小時以上來補充運動失去的脂肪,卡路里睡覺中燒更多,要有耐性一點。

第十招:動來動去 keep moving and loose weight
很多人都說工作忙沒有時間運動,那怎麼辦呢?
廣播員胖妹坐著的時間比較多;實驗開始先測試平時運動量:坐著錄音、回到家也是坐著上網、講電話等。隔天稍微做個小變化;錄音時站著走動、講電話時也可以邊走動、做家事勤爬樓梯、地鐵電梯用走的等。並不用加入健身房,小改變大成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