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頌早餐 |
身邊英國同事吃東西都很挑,不知是否跟成長背景有關。供給不足的國家,沒得挑,有得吃就很滿足,選擇多時反而挑剔,個人挑惕習慣明顯。
薑是大部份英國人比較無法接受的味道,英國料理不用薑,很多人因為不習慣也連帶不吃薑品,外來食品如海苔等也是接受度低。印度料理薑跟香料用多,孟加拉同事們比較不挑。壽司的話,連鎖壽司店的飯盒,生魚片只賣鮭魚;不吃生魚的吃炸雞、炸蝦,或是包小塊黃瓜、青椒、酪梨,還有更英式化的水煮蛋沙拉(三明治標準餡料)。
個人喜好也造成一堆規矩;小曲不吃菇類(覺得是黴菌)、白飯(太乾又沒味道);歐文不吃芥末、沙拉醬(美奶滋類似的也不行)、芹菜(沒味道),有梗的沙拉也不吃(口感),寧可花時間一葉葉撥;阿里不吃義大利麵跟米飯(我們都奇怪他的主菜都繞在什麼澱粉食物旁啊?);阿吉不吃香蕉。一位女同事更絕,有某種恐懼症,很怕半軟半硬的食物(像是包果醬的甜圈圈:甜圈圈是固體的,果醬是軟的,這樣就不行)。辦公室裡
一起午餐,都是自備食物,偶而想外食,根本無法決定去哪。也發現很多同事除了習慣吃熟悉的食物以外,吃不完的東西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而直接丟垃圾桶。
同事間的三餐習慣;
- 早餐:牛奶麥片、燕麥粥、麥當勞滿福堡或是可頌。有些人會在公司吃早餐,多以味道不重的麥片為主。
- 早上喝茶時間(大約十點半):麥片餅乾、奶油餅,甜圈圈
- 午餐(十二點):不一定是三明治但一定要搭配鹹餅(如薯片、乾果)
- 下午喝茶時間(大約兩點半到三點):巧克力、蛋糕等甜食
- 晚餐:香腸、馬鈴薯泥、義大利麵或是外帶
麥片做成的長條點心(如flapjack)很普遍(某同事一整盒30條鎖在櫃裡隨要隨有);一半沾巧克力的消化餅也很受歡迎(很挑牌子,說是味道不同)。
McVitie消化餅很有名,當時只認識原味,現在花樣百出,口味還分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焦糖、黑焦糖....
我帶上班的零食都被統稱為「異國情調」,同事也會介紹我認識陪伴他們長大的零食;
Wotsits(類似乖乖的起司口味零食,酸醋味很濃),跟
daim(黏牙杏仁碎片巧克力)印象最深刻。光是聊吃,就是種文化交流了。
備註:剛寫完這篇,隔天早上就聽到廣播節目主持人在說早上吃的零食;9點餅乾,10-11點最好有起司口味的零食。